台灣近年的不景氣很難期待好轉,很多學生不敢畢業,所以許多家長進而支持孩子重考,這當中不乏已考上國立大學的。多年前國立大學文憑尚能管用,如今社會型態改變,有無競爭力的標準,不僅看學校,更看科系。因此所就讀的學系是否有競爭力,在求職的那一刻,立刻呈現最殘酷的結果。
因此,在重考生之中,包含考上好大學但學系不佳的,也包含考上中段大學但想力爭上游的,更包含對人生不願放棄而要考上好大學的。他們雖然有「好,還要更好」的共同目標,但是學習的能力和程度並不一致,根本不能合併上課。
多年前的重考班非常重視「能力分班」,認為只有讓學生「適得其所」,才能做到最細膩的照顧,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。所以-家長所經歷的聯考時代,重考時的能力分班一直是理所當然的。
現在考取大學雖很容易,但要考取最好校系仍須付出非常大的努力。重考的價值並不在於考取而已,更應以考取有競爭力的校系為目標。要達到這個目標,就必須透過徹底的能力分班,讓每個人適得其所,不因程度差異而使老師無從教起,也不因程度不同而相互拖垮,所以-重考班必須落實能力分班,才能創造最好的教學環境和學習品質。
可是,「能力分班」的最基本要求,卻在各重考班消聲匿跡了。為什麼呢?大多數的業者只能招到一、兩百人,根本做不到能力分班。依程度分班,增加的班數必然成本提高,業者當然不願意。所以,許多重考班級常因學生進班分數懸殊,使得程度較差者都淪為犧牲品,使得程度優異者無法得到最嚴格訓練。
台北儒林堅持:「能力分班、因材施教」。也因此,我們能讓不同程度者同時考取最理想的大學,我們公布的每個榜單都是國立大學或各校最有競爭力的學系名單。因為我們始終認為-既然重考就必須考到最好的校系!
|